关于某圈的问题

在互联网的兴盛下,饭圈文化正在摧毁着各大文化产业。

三十年前,小虎队风靡亚洲。在从台北到高雄的巡演路上,疯狂的粉丝们骑着自行车,一路追随呼喊他们,“追星”这个行为,第一次有了正式名称。

狂热的追星行为贯彻了整个八十年代的香港,在经济与文化两开花的黄金年代,谭咏麟与张国荣在音乐上的较量引发了泛华语娱乐圈第一次粉丝间的角逐,史称“谭张争霸”。

实际上谭张二人私人间并无恩怨,粉丝间却势同水火。在已不愁吃穿的年代,精神幼稚的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精力,最终必须通过树立一个假想敌进行斗争来获得释放。极端的追逐流行最终滋生暴力行为,这场争霸最终以谭咏麟不再领奖、张国荣退出歌坛告终。

大陆最早期的粉丝文化承袭自港台。1993年CCTV35周年台庆上,赵丽蓉老师、蔡明和郭达合作的小品《追星族》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时的状况。

此时正值四大天王流行,唱片业鼎盛时期主要的明星属性依然以华语芭乐歌手为主。九十年代追星方式狂热且单纯,粉丝具备购买力,但缺乏影响力。

明星的命运掌握在传媒大鳄手中,观众没法决定自己想看什么、听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偶像出专辑以后,多买两张作为支持。一些电台杂志也有打榜、投票,但过程复杂、操作暗箱。

经济飞速发展的内地虽然经历过短暂的摇滚年代,但总体来讲在流行文化上有缺失。在香港电影和唱片业逐渐下坡路的环境下,二十一世纪初的娱乐生态,几乎是被台湾接管。周杰伦、林俊杰、蔡依林等人包办了八零末九零初生人的青春。

此时是唱片业最后的繁荣时期,《流星花园》作为一个现象席卷亚洲,塑造了大陆观众广泛认知中最初偶像的概念——F4。

这个团体和前辈小虎队有了本质区别。他们草根出身,没有接受任何专业培训,凭借偶像剧爆红。不会演戏也不会唱歌,通过长得帅吸引了大量粉丝。

F4正红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印象深刻的是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追逐流行》的议论文评判这种现象。

总之,在 F4 之前大陆追逐的明星,主要职业还是歌手或演员。业务能力有高低但不会没有。到了 F4,粉丝追逐的可能就已经是“流行”本身了。

台湾偶像剧通过芒果台和安徽台为跳板,给大陆年轻人输送了大量偶像。大部分昙花一现,什么 183club、5566 等等,对于95后和00后已经很陌生了。飞轮海大概是继 F4 之后最成功的台湾男团。

这种量产式的偶像其实直指偶像本质。他们或者带有歌手、演员的部分属性,但实际上是流水线产品。

既然是产品,功能性暂且不谈,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其实是品牌塑造。多方公司通过广告行业的经验将各种营销技巧从“物”转移到“人”,这种不断贴标签、强化标签,最终把偶像品牌化的方法,也就是日后的“立人设”。

东亚偶像文化的起源,要追溯到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偶像工业都师承于日本,我们知道文化输出本身是和经济发展共生的,在繁荣不足十年后,台湾偶像不仅在大陆开始溃败,就连台湾市场本身,也开始被韩国蚕食。

在台湾流行文化风靡大陆时,经济逐渐强势的大陆,自然开始开发属于自己的偶像产业。开山鼻祖就是受台湾电视业影响最深的芒果台,开发了超女、快男等节目,带着芒果台特有的土气席卷全国。

但是到了“东方神起”时期,大陆偶像文化开始逐渐脱离台湾印记,转投韩国。这种现象在“Super Junior”时期达到顶峰。当时“SJ”的成员之一韩庚因为是中国人,为这个组合在中国吸粉不少。SM公司也意识到了这片巨大的市场,专门分出了“SJ-M”专攻中国,这块蛋糕已然不是“H.O.T”时期可比拟。

想象一下,那时的内地就像美洲大陆,本土偶像产业如印加帝国一般,庞大,但是不堪一击。成熟工业下催生的韩国偶像团体踏上这片肥沃的土地,用多年后互联网大佬们最爱引用的《三体》里的概念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当然SM公司碰到了和当初英国人一样的问题。这片市场太大、赚钱太容易,以至于来到这里的人不再愿意受制于原公司苛刻的条款,大陆资本自然伺机而动。从韩庚解约开始、到后来的归国四子,随着互联网浪潮兴起,流量明星时代,算是正式揭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饭圈文化正在飞速发展。经历了多个群体更迭以后,随着大陆娱乐产业的红火,饭圈变得越来越组织化。

互联网平台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认为主要是三个。

第一是偶像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及时与粉丝接触、沟通,这是过去电视时代办不到的。新媒体产业很快把传统媒体压垮,原子化的个人比起冷冰冰的产品广告,更容易获得喜爱。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过去传统广告业里,即使个人要做推广也会说是塑造“个人品牌”。在现在互联网环境下做线上品牌运营,乙方大概率会跟甲方说的是要给产品“立人设”。

第二是组织能力。在过去粉丝虽然也有组织能力。但很显然战斗力,与如今不是一个档次。究其原因,是通讯工具发生了变化。十几个QQ群,瞬间就能集结几千人的战斗力,同时也使得给偶像买星星、上时代广场等行为创造了条件。

如今的饭圈,是一个层级分明、结构严密、分工明确、高度组织化的团体。

一个成熟的饭圈,管理层也就是核心工作组,会分为四大块。根据与偶像的距离远近,来确定自己在管理层中的话语权。

首先是站在饭圈鄙视链的顶端、拥有最高话语权的站姐。所谓的站姐,就是在偶像出没地点抓拍偶像的人。站姐在上班路和下班路与偶像近距离接触,那些发回微博、ins等社交平台的一手素材,都是辛苦的站姐从前线带回。上班路站姐会等候在偶像出通告的路上给偶像拍照,而通告结束后,偶像们则在下班路和站姐们以及她们背后的粉丝亲切互动。

接下来是能够和官方经纪人/工作室互动的站务。站务负责工作组的内部运营及外部沟通,包括组织线上线下的粉丝活动、在偶像出演唱会或者其他通告的时候,和主办方联络购买粉丝专项权益等,同时,她们也会是粉丝管理小组的组长,负责所有粉丝们的舆论总控。

然后就是资源、翻译、视频、美工和外务。她们负责从各大平台搬运音视频素材、翻译成目标语言,后期压制成片、制作各种海报、文案、应援物,最后由外务成员发布在微博、公众号、ins、Twitter 等社交媒体平台上。

以上这些岗位,都是只有在饭圈最为核心的工作组里才存在的,普通粉丝只能在应援物的署名上看到核心工作组成员高冷的代号。

而距离普通人更近的,是在站务的运营之下、维系粉丝群,带领大家反黑空瓶的群管们。反黑组和空瓶组成员大多是通过微博超话募集而来的资深粉丝。顾名思义,反黑就是不断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家艺人的黑料,进行举报。空瓶,就是在任何公开媒体(以及各个自媒体)发布的、跟自家爱豆相关的内容下,发布好评、引导舆论。而我们常常看到的复制粘贴党,就是粉丝群里的普通成员,在群管的带领之下,为了自己的热爱孜孜不倦向外界安利。

第三,也是饭圈文化正在摧毁各种文化产业的原因。视行业、传统媒体的死亡让网络和电影成为了最为黄金的两个终端。在大部分作品放在网络的时代,粉丝们可以轻易把自己化为流量,成为偶像与经纪公司、制作公司叫板的筹码。

网上盛传汪海林的一段话,说他想念煤老板投资的年代。因为如今互联网投资的年代,投资人们计较的都是流量、IP、数据,插手太多制作层面的工作。

传媒大鳄掌控明星和粉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经纪公司如今重要的一课,就是如何与粉丝们相处。如果把偶像看做一个教派,那粉头就是狂热的布道者,粉丝们就是被牧的羔羊。在关键时刻随时化身亢奋的战士,全力对抗偶像所有的敌人,奉献自己的一切。别说花钱了,命都可以不要。

这种疯狂的特性导致偶像的影响力极速扩张,以至于资本现实地低了头。在过去,演电视剧、电影,首先得是一个演员,无论演技好不好。但在偶像时代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你拥有流量,就能去演戏、唱歌,大不了砸钱请好演员给你配戏,请国际团队为你制作。

饭圈粉丝们会高呼,可是爱豆真的很努力啊!这些粉丝普遍没走出社会,或刚踏入社会,不理解成年人生活中都是辛苦的。他们的爱豆只用花了几个月、业余的表演训练,轻松挤掉了在演技道路上磨炼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专业演员们。

公平被打碎了,虽然这个世界从未公平。一种新的、基于流量和人设的规则被建立。

这场灾难最残忍的地方,是挤压了专业人士的生存空间。如果无法打败,则只能加入。即使再醉心于演技的演员,也被逼迫到不得不走出来,学习立一个人设,不然就没有工作机会。

于是吊诡的事情出现了。摧毁和成就一个明星的不再是其专业技能,而是人设。显然一个专业演员或者歌手,在人设的塑造上,很难盖过偶像。因为偶像是个产品,打从公司要卖这个产品开始,大量的金钱和团队,就烧在了人设的塑造上。而演员和歌手是活生生的人,演戏和唱歌是工作,之后才是个人的生活。

饭圈口中的努力概念很矛盾,因为流量恰好是努力的反面——取巧。与演技、唱功、创作能力相比,流量的获取显然容易得到。前者需要天赋和努力,后者更需要的是钱和资源。任何人都有懒惰的劣根性,当立人设割流量就能获得机会时,谁还愿意专注专业技能呢?

就如那句老话,世上只有两条路,一条right way,一条easy way,流量恰是easy way。

又正是因为人设属性大于专业技能,饭圈的平均审美趣味不高,或者说方向不对。在人设大于专业技能的环境中,审美标准逐渐变得单一。仔细一琢磨,偶像之间的人设差距并不大,加之我国文化向来对离经叛道持审视态度,这些明星的人设就越发寡淡。以前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实际上经过人设的整容后,灵魂也是千篇一律的。

可怕的是饭圈从不满足,这种人设就是一切的审美被他们用在了各行各业上。因为人设必须存在一种一致性、纯洁性、讨好性,所以一旦艺人言论稍有差池,就动辄“人设崩塌”。有心之人通过各种挖坟、举报等做法来摧毁自己不喜欢的人。

文化产业,可能饭圈不清楚,是一个注重自由和创造性的产业。我知道演员普遍具备讨好型人格,但是主动讨好和被动讨好是不一样的。饭圈工业化的审美裹挟了如今相当数量的创作,加上他们令人赞叹的战斗力,文化产业的根基可以说正被他们疯狂砍伐。问题在于,一旦将问题抛到他们个体头上,又都是无辜的。

大概这就是饭圈最为享受的状况,可以将自己的爱豆捧到高处,可以与其他爱豆的粉丝撕逼吵架,可以话语权受到重视,可以每天吃瓜,可以看到所有人的人设三观都很正——怎么定义三观很正呢?跟自己三观越一致就越正。

希望饭圈能够明白,喜欢一个人,永远不要用攻击他人来证明。